首页 研究所简介 肌电图诱发电位 检测适应症 疾病类型 脑电图 基本常识 患者咨询 联系我们
 疾病类型 更多>>
· 1、以肌肉异常活动为特征的疾病
· 2、肌病
· 3、神经肌肉传递疾病
· 4、单神经病和卡压综合征
· 5、多发性神经病
· 6、神经根和神经丛病
· 7、运动神经元疾病和脊髓病变
· 8、疾病类型疾病类型疾病类型疾病类
· 9、疾病类型疾病类型疾病类型疾病类
 基本知识 更多>>
· 【内脏】唾液分泌的调控——副交感神
· 脑神经损伤解剖评估和手法治疗系列课
· 让人“难以直立”的异常姿势:平背
· 周围神经损伤分类
· 周围神经损伤详细分类有哪些?
· 1、引起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
· 2、脑神经损伤分类
· 3、面神经损伤概述
· 4、脑神经损伤
 联系我们 更多>>

手  机:13008028113
邮  箱:lfzksjssyjs@163.com
人:  杨海敏
地  址:临汾尧都区解放东路76号


 

 脑电图
3、脑电图的原理

    众康讯:(1)脑电图的产生与记录:脑电图一般通过头皮表面电极获得。头皮电位产生的机理一般认为是:安静时,锥体细胞的顶树突——胞体轴心的整个细胞处于极化状态;当一个冲动传人细胞一端时,则引起该端反极化,此时细胞两端的电位差可产生一个双极电场系统,电流自一端流向另一端。由于胞浆和细胞外液都含有电解质,故电流同时也会在细胞外通过。利用头皮电极即可记录到这种电流活动。事实上头皮上脑电图的电位变化是许多这样的双极电场综合而成的。脑电图并非反映某一神经细胞的电活动,而是记录电极所代表的大脑某区域许多神经细胞群电活动的总和。

脑电图各主要成分的产生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慢活动是皮层内许多锥体细胞同时产生的突触后电位的总和;②α节律可能是由非特异性丘脑核的兴奋性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变化所产生;③快活动是由网状结构而来的冲动使丘脑非特异性核的节律性放电消除,并使皮层电位成为去同步化而产生。

     (2)脑电图的基本成分

脑电图的波形很不规则,其频率变化范围每秒约在1~30次之间,通常将此频率变化分为4个波段:δ波—频率为0.5~3次/秒,波幅为20~200微伏,正常成人只有在深睡时才可记录到这种波;θ波—频率为4~7次/秒,波幅约为100~150微伏,成人在困倦时常可记录到此波;θ和δ波统称慢波,清醒的正常人身上一般记录不到δ波和θ波;α波—频率为每秒8~13次,波幅为20~100微伏,α波是正常成人脑电波的基本节律,在清醒并闭眼时出现;β波—频率为每秒14~30次,波幅为5~20微伏,安静闭目时只在额区出现,睁眼或进行思考时出现的范围较广,β波的出现一般表示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正常儿童的脑电图与成人不同,新生儿以低幅慢波为主,随着年龄增大,脑电波频率逐渐增加。

      ①α波:频率8~13Hz,波幅10~100μV。大脑各区均有,但以枕部最明显。α节律是成人和较大儿童清醒闭目时主要的正常脑电活动,小儿的α波及节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明显。

     ②β波:频率14~30Hz,波幅约5~30/μV以额、颞和中央区较明显。在精神活动,情绪兴奋时增多。约有6%的正常人即使在精神安定和闭目时所记录的脑电图仍以β节律为主,称之为β型脑电图。

     ③θ波:频率4~7Hz,波幅20~40μV。

     ④δ波:频率0.5~3Hz,波幅10~20μV。常在额部出现。

θ波和δ波统称慢波,常见于正常婴儿至儿童期,以及成人的睡眠期。慢活动增多或出现局灶性慢波有一定的定位诊断价值。

 

上一篇:2、脑电图适应证    下一篇:4、脑电图在癫痫诊治中的主要作用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晋ICP备14002126号-1      版权所有:山西临汾众康神经损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