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解剖图示 |
 |
【神经解剖学】 神经病理性疼痛及持续性交感神经疼痛的机制 |
 |
神经解剖学
神经系统解剖学按照神经系统概述、局部神经科学和系统神经科学的顺序进行了分类编排,使读者可以从不同层面、全方位地了解复杂的神经系统的结构与系统功能
扩充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相关内容,同时添加了近几年来神经科学在信号传递、转录因子、干细胞、诱发电位、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功能等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新突破,进一步阐释了神经系统在正常和病理状况下的特点
附加显微图像、放射影像学和组织切片染色图,为学习神经科学提供了全面的视觉辅助从睡眠障碍到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从癫痫的生物学基础到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新增的“临床意义”板块简明扼要地展示了基础科学与临床应用在神经科学中的结合
神经病理性疼痛及持续性
交感神经疼痛的机制
如图所示,级联背角系统接受初级C纤维传入的痛觉刺激,并投射至脊髓网状系统,产生剧烈的意识性疼痛感觉和神经性疼痛

交感神经可直接与初级痛觉神经元末梢和胞体形成突触联系
在神经性疼痛综合征(如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旧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中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可激活并直接(通过突触)或间接(通过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到血液)致敏初级传入神经末梢和胞体受体,这种激活可加剧神经性疼痛的感知
通常认为,疼痛相关神经元致敏和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慢性神经性疼痛有多种发病机制,上述机制都在图中以号码标注做了描述
中枢性去甲肾上腺素能和5—羟色胺能的下行纤维投射也在神经性和非神经性疼痛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临床意义
当患者的神经受损或受到压迫时(特别是扭伤、挤压伤、注射器误入神经甚至更小的创伤), 传入神经的病理反射会导致慢性神经痛综合征,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最近更名为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与幻肢综合征中的慢性中枢性疼痛有关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影响手、上肢和肩部的范围大于下肢
患者可感到严重灼烧样痛或刺痛,且合并有异常性疼痛和感觉过敏(对触觉和疼痛刺激极其敏感)
当这种情况仅累及一处神经(可能是枪伤后), 称为灼性神经痛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累及的初级传入神经会上调自身感觉感受器末梢和背根神经节胞体上的α- 肾上腺能受体,并常对儿茶酚胺表现高反应性,从而降低了对痛觉刺激产生反应的阈值
在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中,能观察到后角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永久破坏(谷氨酸兴奋毒性)和脊髓网状系统的广动力范围神经元阈值的永久改变
CPRS时可出现交感神经相关症状,比如各种原因导致的皮肤外表变化,包括血管流量改变(血管收缩)、皮肤和指甲萎缩(营养性改变)、皮温和汗量改变(出现多汗)、三相骨扫描时显示骨密度改变
诊断后必须尽早开始各种有效治疗,治疗措施一般包括通过镇痛药、三环类或其他抗抑郁药等,改变脊髓的痛阈,膜稳定剂(如加巴喷丁)、物理治疗和对较粗的有髓神经纤维进行电刺激
|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10-20系统电极法 |
|
|